衝浪腳繩是什麼?為什麼每個衝浪者都不能少了它?
衝浪腳繩(leash)看似只是條簡單的繩子,卻是每一位衝浪者在水上不可或缺的安全裝備。這條連接你與衝浪板的線,關鍵時刻能避免浪板失控飛出、傷及他人,更能防止你在落水後與浪板分離,減少游泳返回板子的耗力與危險性。
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資深浪人,選對、用對腳繩,才能讓你的衝浪之旅更安心、更專注。

腳繩的基本構造
一條完整的腳繩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:
-
腳踝/膝蓋魔鬼氈帶(Ankle Strap):固定在腳踝/膝蓋下,內側有軟墊以減少磨擦。
-
旋轉接頭(Swivel):防止腳繩打結,通常雙端配置。
-
聚氨酯線材(PU Cord):主繩部分,有不同長度與粗細。
-
Railsaver:與浪板連接處,用於保護浪板尾端的板緣不被腳繩傷到。

為什麼要使用腳繩?
-
避免板子漂走:在歪爆落板時,浪板若沒有腳繩,很容易被海浪帶走,甚至被沖上岸。
-
保護他人安全:浪板在水中若失控飄移,可能造成他人受傷。
-
減少體力耗損:有腳繩可快速拉回浪板,不必反覆游泳取板。
-
自主規範要求:為了別人的安全需要配戴腳繩,屬於海上基本禮儀。

腳繩的種類與挑選建議
按照板型挑選
-
短板(Shortboard):建議使用細一點(5-7mm)、長度約與板身略長或相等的腳繩。衝浪大神Kelly Slater設計的腳繩
-
長板(Longboard):可選稍長(9 呎以上)、較粗的腳繩,也可選用腳踝或膝蓋用款式。衝大浪專用腳繩
-
軟板/入門板:選擇較耐用的基本款。Tools衝浪腳繩
長度怎麼選?
腳繩的標準建議是:
-
板長多少呎,就選多少呎的腳繩甚至略長。
-
例如:6 呎板配 6 呎腳繩,長板則建議使用 9 呎以上。
粗細怎麼選?
-
細繩(comp leash):線徑較小阻力低,適合比賽與小浪。
-
中繩(regular leash):通用型,耐用且適合大多數衝浪者。
-
粗繩(big wave leash):針對大浪設計,強度更高。
腳繩使用與保養小技巧
-
使用前後沖淡水:避免鹽分與沙子腐蝕接頭處。
-
清洗完懸掛起來:清洗完最好拉開並懸掛起來,若纏繞在板上收納,容易產生捲曲,衝浪時使用將較易纏腳。
-
避免陽光直曬:長時間曝曬會加速線材老化。
-
定期檢查磨損:特別是旋轉接頭與腳踝帶的縫線處。
-
出國衝浪備用腳繩:腳繩斷裂是常見,建議多準備一條備用。
-
定期檢查磨損:特別是旋轉接頭與腳踝帶的縫線處,腳繩也有可能被舵刮到有畫痕。
常見 FAQ
Q. 腳繩一定要使用嗎?
A. 是的,除了保護自己與他人安全,這是基本衝浪禮儀。
Q. 該怎麼挑選適合的腳繩長度?
A. 一般建議腳繩長度約為你的衝浪板長度或是更長幾吋,例如 6 呎板配 6 呎腳繩。
Q. 腳繩會不會妨礙動作?
A. 高品質的腳繩設計良好,帶有旋轉接頭與彈性線材,不會造成明顯影響。
Q. 腳繩需要經常更換嗎?
A. 腳繩屬於消耗品,若出現裂痕、接頭鬆動、彈性疲乏就應立即更換,以免危險。
0 comments